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通讯员易真)儿童拐卖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5月25日是“国际失踪儿童日”,武汉大学披露了一项基于大数据分析中国儿童拐卖网络的研究成果。
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王真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通过采集超过2万条网络寻亲数据,使用大规模数据构建省、市两级的儿童拐卖犯罪网络,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了两级犯罪网络,特别是市级网络的一些关键特征。
王真介绍,课题组从总数上分析发现,我国的儿童拐卖主要是短距离拐卖,省内、市内拐卖占总拐卖数量的40%以上。而超过1000公里的长距离拐卖少于30%。利用多种社会网络指标,如拐入数量、拐出数量、总数量,课题组发现,省会、经济发达城市通常儿童拐卖案例较多。从拐卖路径特征来分析,主要是从大城市拐向小城市、从西部省份到东部省份、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但路径上的阻隔不如节点上的阻隔有效。
他们还分析了拐卖儿童犯罪集团,这些集团呈现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从一些关键城市投入资源打拐,可能对于破解全国的儿童拐卖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
课题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应急性打拐、在关键城市节点投放警力打拐等措施,有助于为我国科学制定打拐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决策依据。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