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他们与国家大剧院的故事(上)
2017-12-23 18:24:00 来源:人民网

人物

今天,是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也是大剧院建院十周年。

10年,国家大剧院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10年里,8872场演出轮番上演,售票930余万张,近1900万观众来到这里观看演出或参加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参观活动;与30家国外艺术机构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与418家艺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剧院制作76部剧目,其中原创剧目25部。制作剧目、驻院团体赴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澳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出……

十载春秋,越来越多人走进这座“水上明珠”。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共赴艺术之约,构建起充满生机的大剧院版的“清明上河图”。

有这样一群人,在大剧院十年历程里,他们留下了自己的生命轨迹,看到了自己所做的努力。他们见证着大剧院的荣光,也参与了大剧院的成长。他们眼中是大剧院四季的雾霭风霜,心里想着怎样让更多观众在艺术殿堂里驻足徜徉。他们与大剧院共担压力,也共享喜悦……

(国家大剧院员工10周年合影的场景)

他们,就是国家大剧院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演绎着与大剧院的故事、演出背后的故事。

正如电影《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奇迹之殿》所描述的那样——“我一走进歌剧院,生命里的有些东西就被永远地改变了,这有点像爱情故事,重要的故事,不会结束的故事……”

“80后夫妻”丁丁、战梦珊:

大剧院是我们另一个家

“2011年7月8日,是我正式大剧院工作的日子”,他答得斩钉截铁。

“2015年6月……”问到结婚日时,他稍有迟疑。

“6月16号,我俩领了证”,她印象深刻,因为原定6月6日领证,是由于她临时的工作安排延期的。

他叫丁丁,是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管理和舞美设计。

她叫战梦珊,是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主管。

一个说话慢条斯理,一个待人热情洋溢,他们如此不同;

但因为国家大剧院,因为艺术的连接,他们又如此相同。

幸福是见证彼此走过的路、扛过的难

每个人心里都有对幸福和爱情的定义。有人认为幸福是形影不离——对在一个单位的丁丁、战梦珊看似很容易实现,但他们实则“若即若离”,常同在一个剧组但忙到连对视的功夫都没有;有人认为幸福是互相鼓励,可他们好像也不“按常理出牌”,除了对彼此的欣赏和肯定,两人经常在专业领域辩来辩去,不肯轻易妥协自己的专业立场和看法……

(同事偶尔纪录下的两人工作瞬间)

用战梦珊的话说他们的幸福就是“能见证彼此扛事儿,多大的担子都压不垮”。他们的感情也正是这样逐渐积累起来的。

2012年,丁丁负责《漂泊的荷兰人》的舞美技术,当时丁丁对背景墙不够满意,自己动手在舞台上补景,导演突然叫他,他放下颜料就走,殊不知身后的舞台已下降了3米多。他一下子就跌落下去,摔断了腰,打钢板在家躺了整整一年。大剧院领导和外国设计师不断去看望他,战梦珊作为翻译就在他们中间做沟通工作。梦珊还回忆,“做歌剧《罗恩格林》那年,北京冬天特别冷,丁丁亲自在工厂雕刻布景,零下十几摄氏度还下着雪,没有暖气,一工作就是一天,我们裹着羽绒服,脚都冻麻了?!?/p>

(2016年8月,丁丁在工厂调整《麦克白》舞美细节)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回忆起这些苦时,两人脸上都挂着笑。我想是因为这份苦包含着全情投入的快乐。也因为这份苦,让他们成长为今天的样子,也陪伴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大学学语言的战梦珊从实习时跟着国际导演做翻译开始,逐渐积累起歌剧制作和创作的经验,现在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剧目制作主管,从前期策划到项目管理,从艺术家联络到预算把控,她是陈平院长口中“爱折腾”“能成事儿”的“小哪吒”;舞美设计科班出身的丁丁从舞美设计助理做起,现在成为经验丰富的舞美设计师。

“我一开始跟着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建老师,也是大剧院让我知道这个行业是什么样的、该怎样做,如何把学校学的概念和创作理念落地?!倍《〉牡谝桓鱿钅渴歉杈纭栋蚀肌罚笔鄙杓剖ι杓屏艘桓?6米的柱子,从效果上看最好,但在舞台上16米高的柱子搭成的一面墙将近5层楼高,靠人力拉起来非常困难。“最终我们把从观众席看不到的部分去掉,整体轻了很多,这些情况在学校设计中是不考虑的,只有在舞台实践中才能学到?!?/p>

到现在,丁丁对舞美设计有了更深的认知,他将设计过程分为三步走——“第一是想象,不拘泥任何东西,扔掉所学或以往做的东西;第二是给想象找合理的形式,牵扯到技术和客观实际;第三则类似“卤水点豆腐”的工作,需要各工种组合到一起时跟观众形成某种呼应和变化,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戏”。而设计中想象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在剧本里找元素,从现实中寻灵感,从读剧本到拿出一套完整的舞美设计图,丁丁一般需要两个月。

《金沙江畔》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而推出的原创民族歌剧。作为舞美设计的丁丁反复研读剧本,体会到一种“流动性”——歌剧场景从江边走到森林,走到峡谷,走到草原,最后走到广场。“我需要一个概念把这种流动性串起来”,最终他在采风过程中找到了元素——雪山?!霸谙愀窭锢?,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以各种姿态呈现的雪山。村庄天地尽头是雪山,透过树林间隙和雾霭雾看到的也是雪山;站在山脚下是雪山,峡谷的尽头远远望见的还是雪山?!?/p>

(2017年2月,丁丁在金沙江畔为创作采风)

(《金沙江畔》剧照)

舞台的每一处细节和布景都在讲故事和参与演出。一个成熟优秀的舞美设计不仅要有独具匠心的创意与巧思,更体现于取舍和修改的分寸感。丁丁作为歌剧《骆驼祥子》巡演版的舞美设计,需要在导演、舞美设计易立明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最大的难度来自于技术?!把惭莶季暗奶辶恳蟠笏跫?,但给观众的视觉效果要同样厚重?!彼任杳赖?2个可移动车台缩到5个景片,靠不同组合营造了8个场景,比如A到B是人和车场,B和C放到一起是祥子的家,C和D放到一起是虎妞租的另外一个房子。

“做舞美设计需要逻辑。最后给我灵感的是一张明信片。舞台刚开始就是画幕,画幕是一个圆圆的北京城,画幕升起来后还是画幕,有个城门洞,相当于从远处走到城门下。城门起来后是那五个房子,就像发生在城市里5个不同角落的故事。我想给观众营造一种远远看北京城、进入北京城、享受其中发生的故事、最后离开北京城的感觉。”

正如战梦珊所说,虽然现在他们都还很年轻,但谈起专业已经有了一种艺术自信,这种稳健和底气来源于大剧院十年来剧目制作运营体系的建立,更源自于这个平台给予他们的机会与信任,让这些年轻人从“能折腾”迅速成长为“会折腾”。

她是我所有作品的第一个审阅人

他们将两人的关系定位为“互相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上,丁丁有预算问题等找梦珊解决,梦珊也有剧目相关要求来规范丁?。簧钌?,丁丁是家里的“技术支持”,家里哪里坏了、门漆掉了、水池漏了,他来解决问题。

在他们的生活里,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三儿,一只时刻会面临孤独的猫。当两个人同在一个剧组忙时,他们养的这只宠物不仅要自己照顾自己,还要面临因工作繁忙而无暇整理的家。不过,丁丁觉得两个人在一个剧组挺好,“上下班时间能凑到一起,回来还能一起唠叨唠叨”。

作为舞美设计的丁丁经常需要向各方汇报设计方案,如果每个戏的舞美方案是50张,那么可能是两三百张图筛选后的结果。而他所有作品的第一个审阅人,永远是战梦珊?!懊紊捍淼氖枪壑诤途缒恐谱鞯乃厥咏?,所以我会听她的,虽然有时嘴上不服”,他打趣道。

歌剧《金沙江畔》的舞美设计方案一弄完,梦珊便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两处感觉别扭的地方——第二场戏银杏林间和第七场戏奇幻幽谷的设计都过于浪漫,应该突出战争的惨烈。丁丁当时的设计有自己的考虑,“第二场戏的故事是一个藏族公主和红军指挥官第一次遇见,产生误会,但心底萌生好感。我就做得相对浪漫,树影透过树荫,地面也做得很斑驳很美。第七场戏比较诗意,所以两场戏的设计风格都比较浪漫?!倍谡嬲牡谝淮喂惚ǚ桨钢?,领导和同事也指出了和梦珊同样的问题?!暗笔泵紊核盗酥笪胰肥狄馐读宋侍?,那两场戏和其他戏的舞美格格不入。所以第二版的舞美就更加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艰难?!?/p>

除了大方向,一些细节元素他也常找梦珊做参谋?!霸谧觥栋⒎蔡帷返氖焙?,儿童剧的天马行空让我蹦出了很多想法。我几乎每个想法都列出来,拿给梦珊看,让她在其中选。我还实验了很多种可能,比如房子是圆的、方的、卡通的、变形的……她选择的元素最后再经过反复对比,我发现确实更好。”

从日常闲聊到年假旅行,两人也经常会无意将其与工作勾连起来。国家大剧院那句“让艺术改变生活”的口号,丁丁和战梦珊自觉升级成了“让艺术成为生活”?!按缶缭焊宋沂乱?,也给了我爱情,这儿就是我们另一个家。”

(2017年7月凌晨01:20在剧院电梯的自拍照,一起加班到深夜。)

和他俩聊天的过程中,出现的最高频词便是“歌剧”,而他们的默契和恩爱又让我不禁想到了《歌剧魅影》里那句经典的唱词,“loveme-that’sallIaskofyou”(爱我——这便是我对你的全部要求)。

转念一想,我觉得他俩更符合下面那句唱词——“anywhereyougoletmegotoo”(无论你身在何处,让我也前往),是的,一同动身,前往艺术的远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物工作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