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聚焦宜荆荆都市圈丨邹薇:对接都市圈发展国家战略 推进宜荆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2023-03-20 16:12:00 来源: 长江智库联盟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

编者按: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2023 年3月4日,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2023年3月19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组织召开了第6期“长江学人”思想沙龙——《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专家研讨会,为宜荆荆都市圈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邹薇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导

二十大报告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我国要素配置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由聚焦发挥少数超大、特大城市的功能,转向推进都市圈、城市群整体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宜昌、荆州、荆门三市彼此之间距离在100公里左右。近年来,三市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发展共同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近日发布的《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宜荆荆都市圈的五大核心任务,将有力促进建成湖北南翼城市列阵核心区、打造鄂中“金三角”,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一是势在必行,未来可期。湖北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做强“一主引领”,在更大空间上提升武汉强省会的引领高度、辐射宽度,而且迫切需要强化“两翼协同”,加快宜昌、襄阳等省域副中心建设,形成宜荆荆、襄阳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新态势、新棋局。宜昌、荆州、荆门单体城市实力适中,但是整合实力可观。2022年,宜昌、荆州、荆门三市GDP总量分别为5502.69亿元、3008.61亿元、2200.96亿元,宜昌排名全国GDP百强第52位,荆州距离入围百强市仅一步之遥。三市GDP合计已经超过万亿,成为继武汉都市圈之后,湖北经济总量第二大的都市圈,宜荆荆更加紧密地抱团发展势在必行。总体来看,宜荆荆都市圈具有“千万级人口、万亿级生产总值”的潜力?!豆婊分刑岢龅?027年,都市圈核心区常住人口达到94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1.4万亿元。这一目标非常可行,到2035年宜荆荆都市圈能够形成相当于一座超大城市的能级,建成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增长极。

二是互补定位,协同发展。宜荆荆都市圈的发展关键在于交通先行、产业互补。在交通方面,宜荆荆三地已实现高速公路1小时通达,城际轨道联通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为都市圈的往来交流拉近了空间距离。宜荆荆都市圈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建成30分钟“轨道交通圈”和“1小时高速圈”,毗邻县市实现半小时高速通达。对外联通方面,宜荆荆都市圈在区位上,东接武汉都市圈,西联成渝双城经济区,是国家“678”综合立体交通网“长三角—成渝”主轴和二湛通道十字交会的重要节点,都市圈拥有宜昌、荆州两座机场,目前还具有沿江高铁、荆荆高铁开建,浩吉铁路和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备基地获批等重大利好,交通优势十分突出。产业方面,宜荆荆都市圈已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智能家电、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因此,宜荆荆都市圈能够以交通为纽带,搭建要素全区域配置、资源全流程开发、产业全链条布局、市场全方位整合的局面,在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上走出新路子。

三是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核心城区的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经济规模决定了都市圈发展的水平和高度,而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城乡融合水平则决定了都市圈发展的厚度和底板。目前,宜荆荆都市圈的城市化率为64.2%,与全国水平齐平,到2027年计划达到70%。因此,现阶段宜荆荆都市圈必须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在做强核心区的同时,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在《规划》确定的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中,宜都、枝江在2022年全国百强县中排名均较前一年跃升9个位次,而当阳、松滋是百强冲刺县。以县域百强集聚区为抓手,推动宜荆荆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全局性意义。因此,建议促进产业耦合,把握产业下沉机遇,促进县域产业迭代。充分借助都市圈、经济圈的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优势,重点聚焦发展高科技、可下沉的新兴产业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部件、笔记本电脑等新型制造,家用医疗器械、服务机器人等仿生家电,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核心城区的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创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生态宜居、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都市圈发展新样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