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00后“双面青年”韩裕洲:让非遗传承“可看、可吃、可体验”
2025-04-28 18:4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刘玉琴

实习生 肖雅文

通讯员 于业成 李维林

当油盐酱醋的香气与川剧油彩的松香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龙虾学院学生韩裕洲给出了答案——左手颠勺烹制小龙虾,右手执扇演绎川剧变脸。这位00后青年将非遗传承融入专业学习,用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色生香”,成为“非遗热”浪潮中一抹独特的青春亮色。

近日,新闻记者对韩裕洲进行了采访,了解了他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

从灶台到戏台:跨界传承的“反差碰撞”

“第一次登台时头冠不小心飞了出去,我当时恨不得钻进地缝?!被匾淦鹦T氨硌莸姆稻V扌Τ普馐浅沙さ谋匦蘅?。他出生在厨师世家,从小便在灶台边看着父母炒菜颠勺。2023年,他报考了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龙虾学院的烹饪专业。

“一只小龙虾能幻化出百种风味,颠覆了我对烹饪的认知?!焙V匏诘牧貉г海浴靶×喝盗囱芯俊敝???纬躺柚么蚱拼晨蚣埽捍酉好缪车娇谖堆蟹ⅲ硬鸵芾淼轿幕疘P设计,学生需掌握“从池塘到餐桌”的全流程技能。而更具特色的是,学院也将非遗传承纳入实践体系,鼓励学生探索“美食+”跨界表达。

“小小厨师长”在一次学校观看演出的经历中,骤然被川剧变脸的神秘感击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最开始摸索与练习,韩裕洲每周吃泡面,攒了三个月的钱,买下了第一套二手戏服,对照抖音视频苦练技艺。辅导员一句“餐饮人哪个没翻过车”,也让他将失误转化为动力。如今,他已成为校园活动的“特约调料”:元旦晚会、外宾接待、敬老院慰问……台上从容变脸,台下他则专注研究烹饪技艺。

这种反差恰是新时代非遗传承的缩影。该校龙虾学院院长徐健耕指出:“烹饪与戏曲看似跨界,实则共享着‘匠心’内核。我们鼓励学生像雕琢菜品一样打磨技艺,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生机?!?/p>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非常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特别注重非遗传承工作。每周四下午,学校都会引进非遗技能大师,开设非遗技能学习课程,这样的传统已经持续了10余年。

让非遗传承“可看、可吃、可体验”

采访中,韩裕洲透露,老师正带着他们筹划小龙虾脸谱设计。他们计划将川剧脸谱元泰融入龙虾菜品的烹饪和摆盘,创作出 “麻辣关羽”“蒜香张飞”等富含趣味的新菜品。

在学校举办的大大小小美食活动中,韩裕洲的变脸表演都赢得满堂喝彩。台下,他邀请观众品尝自制的“创新风味小龙虾”;台上,他化身“非遗推荐官”,呼吁同学们放下手机触摸家乡文化。

这种“可看、可吃、可体验”的传播方式,让观众直呼“过瘾”。韩裕洲觉得,“当你放下手机触摸家乡非遗时,那些藏在老技艺里的心跳声,或许比游戏通关更让人上瘾?!?/p>

除了川剧变脸,喷火技艺的美妙也让韩裕洲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为掌握喷火技艺,韩裕洲自创“逆风练喷水”的科学训练法:先对风扇练习控制水雾轨迹,待气息稳定后再尝试喷火。即便如此,灼伤仍是家常便饭?!坝写伪硌莩曰鸢簦谱乘巳说ú鸥页⑹?。”他轻描淡写地带过伤痕,却对创新细节如数家珍——将喷火动作与龙虾摆盘节奏同步,用火焰“点燃”宴席氛围。

这种将危险转化为艺术张力的勇气,正是新时代非遗传承者的宝贵特质。年轻人正通过短视频、跨界联名等方式,让古老技艺“破圈”生长。正如韩裕洲所言:“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应该活在年轻人的手机屏幕和日常生活里?!?/p>

从灶台火候到舞台火光,韩裕洲的双面人生映照出非遗传承的更多可能。在“非遗热”席卷全国的今天,无数像他一样的青年正以创新为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书写新的文化篇章。正如他表演服上绣着的那句唱词:“莫道古调无人识,且看新火试新茶”——千年绝活,终将在年轻人的手中生生不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