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这所历经半世纪风雨的学校,正以党建为有力之笔,奋力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学校通过构建“党建+教育”双轮驱动模式,在理论学习、组织建设、教育创新三大维度持续发力,绘就了一幅“党建领航、五育融合”的立体画卷——教师团队深耕杏坛、向上拔节生长;莘莘学子笃志前行、奔赴光明未来。
武汉市市级示范高中龙头学?!殖撬闹?/p>
铸魂育人:构建“三维立体”党建工作体系
钢城四中党总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以人为本,促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建立“决策—执行—监督”闭环管理体系,党总支统筹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与学校发展规划“双清单”,将党建引领贯穿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培养全链条,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都能落地生根。
三级联动强根基,理论武装筑堡垒。学校党总支创新打造“三级联动”学习体系,构建起“党总支领航部署、党支部攻坚落实、党小组深耕研讨”的学习矩阵。党总支统筹制定“理论铸魂”年度计划,每月以“一二三”模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即聚焦一个主题、剖析教育和教学痛点、“老中青”三代党员共话初心;各年级支部遵循“第一议题”制度,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形成“主题党日+教育研讨”双轨机制;常态化开展钢城四中党建论坛,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带头讲,从“讲知识”到“立信仰”,从“学政治”到“育品德”,将政治学习转化为品德培育的生动实践。
党总支创新 “一二三”模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全域思政拓新局,知行合一育新人。“思政育人,不止于课堂,课外亦大有可为”。学校党总支构建党建引领思政、教师上好思政、课程融合思政、文化浸润思政、活动彰显思政的“五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打破课堂边界,实现思政教育“全天候、全场景、全覆盖”??翁蒙希蛟臁敖鹂尉卣蟆保翰唤鲇械匙苤榧谴方泊笏颊?,还有讲古籍经典的语文课堂、通《九章算术》的数学课堂、含理想信念的政治课堂、牵手国家功勋人物的英语课堂……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的互动发展??翁猛?,开发“行走的思政课”,依托红色资源、乡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八七会议会址等红色场馆,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研学,“我为人人”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合作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思政教育在“看、听、思、行”中入脑入心,实现思政教育从“书本说教”到“实践浸润”的跨越。
深化师生互动、实现个性化教学
榜样引领树标杆,奋斗精神润校园。学校以“十种最奋斗四中人”评选为抓手,构建“发现—培育—弘扬”榜样育人链条。通过“教师先锋岗”“学子成长榜”“后勤服务星”三大评选通道,挖掘扎根讲台三十余年的老教师、斩获学科竞赛奖牌的学生团队、创新食堂管理模式的后勤班组等典型事迹,将“团结进取,敬业奉献”的文化精神具象化为身边榜样。他们的事迹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让“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先进”的精神成为校园最美风景线。
教师用AI错题本追根溯源做出教学诊断
堡垒攻坚:激活教育教学“神经末梢”
堡垒前移强根基,党建业务双融合。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将党支部建在教育教学最前沿,每个年级都形成了“党支部书记+年级主任+骨干教师”的管理实体。通过推行“双岗双责”制度,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师在集体备课、学情分析、家校沟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形成“比学赶超”的奋进态势。
青蓝携手育英才,双培双带促提升。在学?!扒嗬豆こ獭焙汀懊こ獭迸嘌逑抵校吃苯淌θ险孀龊们嗄杲淌Φ慕岫园锓龉ぷ?,通过组织五项技能大赛、要求教学环节逐一过关等举措,让经验与创新碰撞出新的火花;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报告册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动态追踪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轨迹;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青年班主任专项培训
精准施策提质效,分层攻坚破难题。年级支部立足学段特征精准施策:高一年级聚焦“习惯筑基”,实施“学习习惯养成月”计划,通过“晨读规范训练周”“作业展评擂台赛”等活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高中生活;高二年级针对选科走班带来的差异化教学挑战,年级党支部牵头成立学科攻坚小组,党员教师带头研究选考科目命题规律,开发“分层作业系统”、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同时组织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高三年级紧盯高考冲刺,面对高考带来的重重压力,年级支部统筹“双线备考”: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高考真题研究并召开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会,精准把握教学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安排心理辅导讲座、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减压活动。党员教师主动与临界生结对,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提分方案,助力学生圆梦高考,实现“低进优出”的育人实效。
用爱护航,家校协同
改革创新:培育“五育融合”时代新人
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指引下,钢城四中跳出传统教育思维,通过构建“党建+教育”双轮驱动模式,在课程建设、育人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系统性革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时代育人之路。
“三全育人”筑根基,红色基因润心田。课程改革是育人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学校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构建“三全育人”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注重夯实基础,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如历史课讲述“武汉会战”时,贯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引导学生感悟英雄精神;地方课程彰显钢城特色,开发《钢城红色记忆》校本教材,将武钢工业遗产、青山变迁史等转化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校本课程激发学生潜能,开设剪纸、毽球、创客编程等15门非学科拓展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高中生沉浸式对话“北宋第一网红”
创新“二三六”模式,课堂变革促成长??翁媒萄Ц母锞劢埂案咝А庇搿按葱隆?。党员教师带头践行“二三六”高效课堂模式:“二”即教师精备教案、学生研用学案;“三”即“新课讲授、试题讲评、复习串讲”三类课型范式;“六环节”即授课流程六环节。党员教师牵头组建“课程研讨小组”,研发“情境任务单”“思维进阶卡”等教学工具,在青山区“钢城红”教学质量月活动中,8位党员教师的示范课获区级表彰,推动学??翁眯侍嵘?0%以上。
微课直播教室
数字赋能强资源,精准育人显温度。学校打造“党建+智慧教育”平台,建成覆盖9大学科的数字化资源库,收录党员教师开发的微课视频、虚拟实验、分层作业等资源,实现“一键推送、个性学习、智能诊断”功能。AI技术赋能课堂,历史课上孔子“复活”与学生对话,物理课利用智能体分析错题,课堂实录自动生成、学情数据动态追踪。智慧班牌集成人脸识别、学情分析等功能,食堂通过大数据优化食谱,心理辅导实现数据化干预……在2025年湖北省教育厅《数字教育看湖北》系列报道中,学校AI课堂案例被作为典型推广。
学生在智慧班牌进行家校沟通、新闻阅读、活动欣赏
多维评价树导向,全面发展结硕果。学校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文学社成员在各级文学赛事中屡获佳绩;创客社成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大赛获全国奖15人次,省市奖70多人次;毽球队代表湖北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荣获女子双打铜牌、男子单打铜牌、女子三人团体赛第五名、男子三人团体赛第八名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五育融合”的育人成效。
唱响青春旋律
在党建工作的全方位引领下,学校办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升。2004年,钢城四中成为青山区首所“武汉市市级示范高中”;2015年被授予“武汉市人民群众满意的中学”荣誉称号;2021年,在全市百余所普通高中中脱颖而出,获评武汉市首届普通高中“特色学校”,交出了一份“党建强、教育强”的亮眼答卷。
定格青春记忆
从思想引领到实践创新,从支部建设到师生成长,钢城四中的探索印证了一个真理:党建强则教育强,党建兴则教育兴。当红色基因与教育初心深度融合,当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同频共振时,教育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和最明亮的方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钢城沃土上,一幅“党建领航、师生共进”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学校正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不断迈进。(文/周颖洁 周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