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张峻 周全
实习生 何淑宁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拥有60年历史的老牌名校,以其深厚的底蕴、卓越的成就和多元的发展路径,成为众多学子心驰神往的求学圣地。它不仅在国内高中教育领域实现了从“外交摇篮”到“文理双霸”的华丽转身,更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搭建起通往世界名校的金色桥梁。
文理并进,铸就辉煌成就
新高考实施以来,武汉外校的清北录取人数进入“3.0”时代。2021-2024年间,共有122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复旦大学录取人数也超40人。2024年高考,物理向成绩尤为亮眼。247名物理向考生中,600分以上考生多达206人。
文科同样保持绝对优势,99人通过保送进入清北等双一流高校,54名高考生里600分以上40人,历史向最高分674分占据全市榜首。如此文理双优的成绩,赢得了家长们“既有文科深厚底蕴,又迸发理科创新活力”的高度评价。
自2015年成立超常教育中心以来,武汉外校在学科竞赛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特色之路。作为武汉市领航学校里体量最小的高中,却在学科竞赛上成绩耀眼。连续三年实现数、理、化、生、信五大学科在全国决赛中都获得金银牌,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唯二之一。
众多学子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如胡伯阳入选清华新领军计划,王千一成为入选北大物理卓越营的全国唯一初中生,吴梓恒斩获化学奥赛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等。物理竞赛组更是创下“4年8金”的辉煌战绩,7人入选北大物理卓越营并保送北京大学。
2025年高考外语类保送大学,外校有99人被预录取,其中不乏北大、清华等顶尖学府。
多彩社团,多元成才
外校的素质教育丰富多彩,20多个社团涵盖科技、艺术、体育、公益四大领域,每年举办的“社团嘉年华”“学科文化节”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科交叉、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当课本剧《红楼梦》登上舞台,学生们以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刻苦排练,为师生带来视觉盛宴,展现了素质教育的无限可能。
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到C919试飞总师冯灿,从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到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外校的校友们用人生轨迹诠释着教育的真谛。98届校友成戎回忆辩论赛和社团活动培养了批判性思维,94届校友改编的歌曲《可能》唱出“外校教会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外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凌霄老师表示,“抗压能力和协作精神”成为外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标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始终保持“弄潮儿”姿态。
全球升学,搭建国际桥梁
自2005年起,武汉外国语学校与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携手,开启学历制中外合作办学新旅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破传统观念,学生不仅能拿到武汉外国语学校和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的双学籍,毕业时还能获得双毕业证。设有牛剑班、创新班、国际班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让他们在全球升学时更加游刃有余,实现南北半球大学同一天录取的梦想。
项目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采用小班授课、英文教材的形式,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并注重考试评价的过程。核心课程体系成熟,除澳大利亚VCE课程外,还有A-Level、HKDSE、ACT GAC、AP等国际课程。学生可根据升学意向、兴趣爱好及特长选课,满足不同留学需求。
学校与全球顶级名校建立定向输送机制,优秀学生通过校内选拔可直接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老师们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理念,是学生们的指路明灯。2024年,武汉外校被评为“全国十佳雅思示范校”。承办湖北省雅思教师培训会议,学生雅思成绩优异,历届毕业生70%以上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的顶尖大学。
近5年来,项目有3位学生获得VCE高考中国区第一名,多名学生达到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名校录取分数线。2024届VCE国际项目的郭贝加同学收到多所世界名校录取通知,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深造;2019级学生刘凌杉以澳洲高考中国区第一名的成绩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证明了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的重要性。
站在60周年的新起点上,武汉外国语学校正以“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的革新姿态,回应时代命题。在国内,它以文理并进的辉煌成就培养时代新人;在国际,它以中外合作办学的金色桥梁助力学子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