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先后两名来自铁岭男子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的还都是来自浙江的90后男患者,这样的巧合近日在沈阳发生了。7月26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在解放军第463医院采血室见到了辽宁省第15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凯。
36岁的李凯是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的建筑业农民工。2008年至今已经献血近10次,总献血量约4000毫升。2010年,他看到太原街有个献血屋,便走进去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李凯从2013年起加入志愿者团队,经常到各地做义工。
李凯的父母都是农民,一直支持儿子献血、做义工。听说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却不同意了。经解释,老人提出要求:捐可以,到沈阳后每天要拍照片发给父母。
在写给自己将要救助的陌生患者的一封信中,李凯写道:“我是在今年3月18日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我在6年前献血留的血样和你配型成功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是太高兴了!”李凯还告诉那个远在浙江的“弟弟”:“大哥哥告诉你,我来帮你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骨髓库的志愿者中,配型成功后拒绝捐献的并非少数。辽宁省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队长窦伟介绍:“有自己不愿意捐了的,有家人阻挠的,更多的还是更换电话的。所以在此呼吁,在骨髓库做过登记采样的志愿者,如果更换了联系方式,一定要记得通知骨髓库。”
目前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的登记采样志愿者已经有近13万人,每年成功捐献者不足10例。李凯是辽宁省第158例捐献者,也是今年的第6例。他与本报7月21日报道过的马旭,则是开原县至今为止的前两位捐献者。
(记者 唐子匀 摄影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