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坚持无偿献血16年的她患了急性白血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关注了54岁来自湖南怀化的杨宏傅女士,从2001年起坚持无偿献血16年,如今却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现状。视频中,杨女士躺在病床上却仍然鼓励年轻人无偿献血参与公益,不少网友表示深受感动。但是,网络上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杨女士的患病与她多次献血的经历有关,对此杨女士和专家都表示其中并不存在因果关系。(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用亲身经历来宣扬无偿献血,能够给人以一种很强的“代入感”。去年9月,杭州28岁女生许艾菲因发微博记录她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而走红网络,她用个人经历向社会上了一堂有关献血与捐髓的科普课。和许艾菲一样,杨宏傅和她女儿通过网络积极发声,同样极具科普价值,用这种形式宣扬无偿献血,与长期坚持献血同样可贵。
这位富有爱心的人突然患上重病,社会理应加倍给予她温暖,一方面,要尽最大能力去帮助她,即使疾病最终不可战胜,也决不能让她留下遗憾。另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她的号召,更加主动地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事实上,绝大多数看过这则视频的人,都被她的事迹所感动,正是正面理解并回应了她的呼吁。
但遗憾的是,她的经历也引发了一些杂音,不少人认为她患白血病与长期献血存在某种关联,以至于不仅她得再发视频来澄清,而且她女儿还要不断向网友进行解释,不断地在知识分享平台上阐明观点。网友们对献血的误解让杨宏傅十分难受,因为这是对她长达16年献爱心的一种否定,更可能对无偿献血事业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她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其实,她长期坚持献血和她患上白血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两者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献血并不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这在逻辑上不难理解。然而,这两件事只要被放在一起,就极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联想,再加上很多人看待事物全凭感觉,不愿意深入分析其内在逻辑,因此,这种杂音尽管毫无道理,但其不良影响仍不容低估。
错误的观念、不必要的担心等,是影响献血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许多长期坚持献血的人理应像她们这样积极发声,用事实来消除错误观点。但也要看到,以身示范也存在局限性,当长期献血与白血病被一些人错误地联想在一起时,医学界和科普部门要做好针对性释疑,通过科学知识普及来消除杂音,?;ぐ拿馐苌撕Γ蝗么砦蠊勰疃晕蕹ハ籽斐刹涣加跋?。
作者: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