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实习生 裴章袺
在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道江北社区,今年56岁的颜红秀刚刚带着收养的第73只流浪猫打完疫苗。这位身着素色连衣裙、发间别着猫咪发夹的普通阿姨,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关于生命救赎的传奇——从2020年救助第一只流浪猫开始,她不仅让70余只流浪猫重获新生,更在社区建起一座充满温度的“喵星驿站”。
一场雨夜邂逅,开启五年守护
2020年初冬的一个雨夜,颜红秀结束饭店厨房工作后,回到她居住多年的江北社区家中。因家住一楼,她隐约听到家门口传来微弱的呜咽声。打开大门后,三只骨瘦如柴的流浪猫蜷缩在门前,强撑着抬头望向她。这个画面深深触动了颜红秀。
她当即将猫咪引入家中,为它们准备晚餐。当家里的饭菜被一扫而空后,她惊讶地发现门外竟还有五只流浪猫小心翼翼地探头。面对寒冬中饥寒交迫的毛孩子们,颜红秀暗下决心要为它们提供帮助。
“它们看我的眼神像在求救,我根本狠不下心。”颜红秀回忆道。她用毛巾擦干小猫身上的雨水,这个无心之举竟成了她与流浪猫缘分的起点。这次经历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此后她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
起初,颜红秀在自家阳台搭起临时猫窝,用退休金购买猫粮、药品。此后,颜红秀发现小区里竟有二十多只流浪猫。她开始每天定时投喂,还自学猫咪医疗知识:网购药品治疗猫癣,用旧毛衣改造猫窝,甚至为患重病的狸花猫垫付6000元住院费。
“每只猫都有名字,都是我的毛孩子。”她笑着翻开手机相册,里面整齐分类着70多只猫咪的档案照片。
随着救助数量增加,她将救助猫咪变成了一份她的第二事业:为每只猫建立健康档案,标注绝育日期、疫苗接种情况。颜红秀说:“这些孩子教会我,生命虽有残缺,爱能让它们完整。”
从一人坚守到众人拾柴
2022年夏天,颜红秀遭遇了自救助以来最大的危机。江北社区已经是30多年的老社区了,因管道老化,大量老鼠流窜至居民楼,有住户误以为是流浪猫引来的“祸端”,甚至联名要求驱赶猫群。
“那段时间,有人故意踢翻投喂碗,还有人在业主群里说‘野猫不卫生’。”颜红秀说起这段经历仍眼眶发红。
转机出现在一场“意外立功”。家住九楼的王阿姨厨房屡遭老鼠光顾,她本来是反对流浪猫在小区里的。但一天深夜,颜红秀将长期投喂的狸花猫“蜜蜜”拿去蹲在王家纱窗外,不到半小时,猫咪就死死摁住一只半尺长的老鼠。第二天,王阿姨激动地在业主群晒出照片:“这猫守了一会儿就抓到了老鼠,比捕鼠器还管用!”
颜红秀敏锐抓住这个机会,发起“流浪猫公益捕鼠”行动。她筛选出数只身手敏捷的成年猫,在它们常活动的楼道、垃圾站附近设置“执勤点”,效果立竿见影。居民们发现,自从“喵星巡逻队”上岗,小区连困扰多年的垃圾桶翻扒问题也改善了。曾经反对声最大的刘叔,现在也常给“执勤猫”送食物:“它们可是我们楼的编外保安!”
之前颜红秀自费给猫咪搭建了3座防风窝棚,当时还引来邻居们的反对。后来,窝棚门口常出现神秘礼物:一袋新鲜鱼头、手工缝制的垫子,甚至还有孩子用零花钱买的驱虫药。
社区驿站续写人喵情缘
随着救助数量增加,颜红秀的退休金渐渐捉襟见肘。从2020年至今,5年来她花费了十几万元退休金救助流浪猫。之前本还有老伴在家里开的洗衣店可以补贴下家里开支,但去年老伴突发脑梗,如今行动不便还需要颜红秀在工作之余进行照料。江北社区书记看到颜红秀面临的困难,果断伸出了援手。
今年5月,颜红秀在社区支持下将闲置空间改造成“喵星驿站”。颜红秀又自愿出资6000元给猫咪们购置空调,将“喵星驿站”打造得更舒适。这里既是中转站,也是科普基地:玻璃房内,康复猫咪在爬架上追逐玩闹;墙外海报张贴着《文明养宠指南》。
同时,她在社区的帮助下,成立了“喵星驿站”社区微信群,并发起“流浪猫口粮众筹”,获得不少人的热烈响应。居民们不仅捐款捐物,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主动来给居民讲授养猫小课堂。6月初,在江北社区居委会支持下,“喵星驿站”正式挂牌成立,如今已有数名固定志愿者,负责打理驿站卫生和照看猫咪。
颜红秀的善举也悄然改变着社区。曾经抱怨猫叫扰民的张大爷,现在会主动送来鱼内脏;小朋友把零花钱拿出来购买猫粮送去驿站。“颜阿姨让我们明白,文明不仅是整洁,更是对生命的尊重。”社区书记表示,今年将把“喵星驿站”纳入社区治理项目。
清晨五点,天光未亮,颜红秀已穿梭在江北社区的巷弄间,有力的肩膀上担着满筐猫粮与药品。问及未来打算,颜红秀一边给刚出院的猫咪换药一边说:“建这个驿站也是社区治理工作的一部分,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