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3年,武汉城管在质疑声中艰难的走来,我不断的变换角色看城管,从一开始的看热闹,看笑话,到同情,再到不断了解,还有2013年近6000篇井喷式的省内外各类媒体的立体宣传报道,通过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的持续深度聚焦,传递着武汉城管的正能量。“武汉城管”也因此成为2013年的网络热词,更是成为江城武汉的新品牌。
2013年,在全国城管几近妖魔化的艰难环境中,武汉城管人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高举“为民城管、法制城管、智慧城管、实干城管”的旗帜,敞开胸襟,打开栅栏,在广大市民的参与互动中,在广大媒体的监督下,塑造出了“全国形象最好的城管”(《人民日报》评论部语)的品牌。
武汉城管口碑是实干出来的。它凝聚着武汉全体城管人的智慧和心血。体制、机制的调整,工作职能的增加,武汉城管人勇挑重担。为了做得更好、更顺,武汉城管集思广益,10次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教授、街道居民,共商武汉“城管革命标准”;为了市容市貌更加洁净,武汉城管把背街小巷、人行道、花坛、楼顶、楼道、立面等等,全部增加到第三方检查考核项目之中;为了靓化江城,武汉城管新建成59条花街,设置4129张爱心长椅,新(改)建110座公厕,修补更换井盖31352个,整治架空管线180个社区205个路口105条道路,整治门面招牌22428块,拆除违法违规广告牌2145块……这些,无不彰显爱民便民本色。为了强势推进工作,共召开马路办公现场会、推进会、通气会、调度会近200次,多年的“顽症”得到有效解决;为了破解执法难题,武汉城管在法制轨道上不断探索柔性执法方式,多方协调,充分酝酿,专门开辟和规范占道经营场所;为了强化执法,树立政府公信力,武汉城管严密组织,协调城管、公安、建设、铁路、园林等单位,在保证了执法人员零伤亡的前提下,强力拆除了300多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远超120万平方米的挑战值。在实干中,涌现出了影响较大的蔡甸区蒋扣分、新洲区施绪珍等基层先进英模,形成了武汉城管环卫群星效应……
武汉城管品牌得益于开放性的宣传。武汉城管始终将宣传作为城管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城管革命中不仅及时发布信息,而且经常邀请媒体参与建言献策,共同推进城市环境治理。中央媒体关注报道武汉城管的整治“车窗抛物”系列举措、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城管综合法规、江汉区“诈尸”事件、洪山区“城管体验式摆摊”……省市媒体持续报道的整治规范渣土运输、整治超载超限车辆确保桥梁安全、奖励举报桥梁和燃气安全隐患人员、评选最美工地围墙、“十佳城管队员”……“武汉城管”微博粉丝突破61万,被新浪、腾讯评为“全省十佳政务微博”。截止12月份,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等220个省市城管系统人员慕名前来考察,全省78个地(市、县)城管局长参加武汉城管现场会,他们对武汉大城管体制、清扫保洁、数字城管、城管法规、城管文化、舆情应对等等,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城管工作每日清零,每日更新,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形象与价值,2013武汉城管为塑造“形象最好的城管”武汉品牌,复兴大武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第一次走近城管,真正了解了城管,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城管——大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小到一个街头井盖,道路的洁净,城市垃圾的转运,清理,噪音扰民等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分不开。也许他们有些地方还没有做到很好,与市民们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要知道,他们是没有娘家(“城管部、城管厅”),没有国家层面的《城管法》,也没有像公检法那样的强力执法权,完成的这些工作,他们承担了太多的责任,承受了太多的委屈。
今天,当其它媒体又在质疑的时候,我甘冒被拍砖的风险,斗胆站出来为武汉城管说上几句好话。同时,也对那些日夜工作在第一线上的“城管们”深情的说上一声:“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