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这样的指纹密码究竟安不安全呢?此前网络上有一段小视频显示,仅用一块橡皮泥就能代替指纹完成解锁。本期生活实验室就将此进行一番实验,看看结果到底如何。
用硅橡胶轻松提取指纹
武汉晚报记者以自己的手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验证,按照查询到的方法制作自己的指纹。当我们用指纹解锁时,假设我们的指纹是阳面,那么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模拟出阳面,首先需要用硅橡胶拓下指纹按出的阴面,然后以此为母本制作出模拟的阳面。
(图一)
按照这个制作方法,记者首先在纸上挤出一块膏状医用硅橡胶(图一),随后用记者解锁手机的左手拇指用力进行按压。记者从提供膏状医用硅橡胶的武汉市好朋友口腔门诊了解到,这种医用硅橡胶平时用于制作牙模,需要使用时,仅需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即可实现定型,如果用力按压,完全可以清晰的拓下指纹按出的阴面。
记者按照指导,在硅橡胶上按压5分钟,待整块橡胶由膏状凝固后松开。果然,整块硅橡胶上已经清晰的留下了一块拇指指纹(图二)。该门诊的李医生告诉记者,这就是印出来的阴面,用它可以不断复制与原物相同的阳面。
(图二)
李医生表示,这种硅橡胶并不少见,取用也不麻烦。随后,记者查阅淘宝网,在输入“医用硅橡胶”之后,出现了多款类似产品,便宜的仅数十元,而稍贵的也仅百余元。
随用随开“格外方便”
那么用硅橡胶制作的模子,到底效果如何呢?记者取用了一小块橡皮泥,在捏出拇指大小后,印在硅胶上提取指纹(图三)。然后,用“仿真拇指”放在手机的指纹识别处,经过一番调试后,马上解开了手机锁。记者发现,只要模型取得足够准确,基本可以实现“秒解”,中途也不会出现误差。
(图三)
既然能够开机,那么类似支付宝转账的指纹识别,又能够“蒙混过关”吗?记者打开该应用,在确认转账的指纹识别界面上,刚刚放上“仿真拇指”,就显示识别成功。
随后,记者使用该方法,又提取了多人的指纹,发现均能顺利解锁各人的手机。由此可见,用硅橡胶+橡皮泥的方式制作的“仿真拇指”,真的可以实现“通吃”一部手机。另外,记者还发现,即使橡皮泥发生风干之后,用其制作的“仿真拇指”,依然可以轻松进行解锁(图四)。
(图四)
指纹解锁隐患不小
iPhone在使用指纹进行解锁时,采用的是传感器读取指纹,再将读取到的信息与原有指纹进行匹配解锁的原理。不过由于读取方式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只能在每英寸范围内识别500个摄像点,因此给了“仿真拇指”可乘之机。
然而,除了iPhone之外,安卓系统的手机也存在类似的隐患。以华为荣耀7为例,仅需按照“扫描指纹——使用导电墨水进行打印——把图片裁剪成实际指纹大小”的方法即可简单完成解锁。
可见,使用指纹作为手机密码,在有些时候并不靠谱。在此,武汉晚报生活实验室也给大家提醒:
首先,为了保证手机的绝对安全,最好不要使用指纹作为解锁的密码。若被有心人盗取,想要进行复制也并未难事。
然后,如果为了方便省事使用了指纹密码,也需要在生活中留心,不要随意泄露指纹,不然一块小小的橡皮泥即可攻破咱们的手机。
【使用手机的七大误区】
日前,信息安全厂商发布提示称,为了不让用户的日常生活被手机安全问题困扰,需要注意避免7个误区:
1.不妥善保管手机
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约210万部手机被盗取,大量用户信息也随之泄露,包括地址、工作、银行、信用卡等等。所以,外出时应该尽量注意把手机放在衣服内袋中,减少被盗几率。
2.不使用密码锁定手机
不论是Android还是iPhone,你都可以设置一个密码,手机屏幕关闭后即可锁定设备,不被他人轻易查看。
3.没有设置手机查找功能
目前的智能手机都具有“查找手机”的功能,通过谷歌或是苹果账户绑定设备,开启该功能,能够通过应用程序实时查看手机位置,如果手机丢失,也可以选择清除所有内容,那么手机在下一次连接到网络时会自动开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
4.不使用安全防护软件
对于Android手机来说,安全防护软件是必要的,由于其具备可实时更新的病毒和恶意软件库,在手机中发现这些不良文件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它们恶意损坏或窃取用户数据。
5.连接不安全的无线网络
虽然现在无线网络已经成了咖啡厅、餐馆的标准配置,但切记,不要轻易连接没有任何加密形式的免费WIFI。缺乏加密的无线网络会让你的设备暴露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黑客非常容易黑入设备获得关键信息。
6.随意点击链接
与PC一样,现在很多“钓鱼”的手法是在网站帖子中发布一个不安全的链接,使用手机(尤其是Android手机)点击进入之后,会被偷偷植入木马和恶意软件,从而窃取信息。
7.不更新手机系统
很多朋友由于犯懒,不喜欢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厂商们发布新固件往往都是修复大量Bug和漏洞,应用程序也是如此,即便新固件存在新问题,也能够让你的手机暂时更为安全。
转发扩散!提醒身边的朋友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