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红河谷畔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一带的花腰傣群众一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这不仅因为这个畏寒喜浴的民族刚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严冬,更重要的是,这个美丽的民族一直期盼着过春天的那个节日——花街节。 “花街节”又称“赶花街”,是花腰傣群众最隆重、最盛大且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花腰傣姑娘比美赛美、小伙子选美择美、青年男女互致爱情信物的欢乐盛会。 据相关史料记载,“花街节”历史由来已久,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勐雅(新平县漠沙镇)万夫长刀翁在大沐浴村建立花街。明清以来,民间“赶花街”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91年2月27日,漠沙镇人民政府恢复了传统“花街节”。 “花街节”因花腰傣群众居住地域不同、服饰习俗的差异,各地过节的时间也有不同。漠沙镇的“花街”一年赶两次,第一次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称“小花街”或“上花街”,“花街”地点在大沐浴村;第二次为每年农历五月六日,称“大花街”或“下花街”,“花街”地点在曼勒村的粉牛渡口。戛洒镇的“花街节”一年一次,时间是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钡娜兆樱氐阍诖箝睦圃?。 “花街节”的“花”,乃姑娘也。这一天,整个傣乡村村寨寨的花腰傣姑娘、小伙都要走向披上节日盛装的街道,择偶、唱歌、吃“秧箩饭”,时间一直要持续三天三夜。改革开放以来,新平县的“花街节”除了保留传统习俗以外,还增加了商贸交往、文化交流等内容。政府积极参与发动组织,采取“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市场运作”的模式举办,一般是安排在春节黄金周期间,但民间也仍然按照原定日子继续举办。因此,花腰傣“花街节”,同时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歌舞娱乐、工艺展示、美食品味、商品交易盛会。同时,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包括泰国、越南、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先后多次参加,这让“花街节”在国内外有了较高知名度。 我有幸参加过戛洒大槟榔园、漠沙大沐浴村传统“花街节”,热闹非凡。大老远,就听到了一阵阵欢快热烈的手鼓声,声音洪亮,响彻哀牢山脚的红河谷。不用猜,这是江畔的花腰傣群众在载歌载舞??纯窗幼拥乃闹埽鸷斓哪久奘飨?、枝繁叶茂的古榕树下、高高矮矮的芒果树下,车如流、人如潮,掀起的尘灰热浪汹涌,成百上千的人涌到一个地方“赶花街”。 我们加入去往大槟榔园“赶花街”的人流。大槟榔园位于镇南约一千米处的江畔,地势低平,四周果林、梯田如画,高高的哀牢山上流淌下来的千年圣水“叮叮咚咚”地敲开一地银铃,走在村旁的阡陌间,仿佛在听一段千古传唱的民歌。向寨子里走,溪水潺潺、泉水叮咚,当一片浓荫突然覆盖了头顶的天空,大槟榔园就像一把硕大的遮阳伞。 首先听到的是从寨脚传来花腰傣青年男女对唱情歌的声音,只见他们两人一对,或四人两双,一群一群地聚在大青树下唱情歌,其中一个小卜冒(小伙子)唱道:“小卜少(指姑娘)请开门,你老不愿开门。请你打开窗子,你老不愿打开窗子。我就要爬上楼顶,来到你的房中,与你谈谈心?!碧秸庋母枨?,每个来赶街的人心都醉了。 关于“花街节”,有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漠沙江里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条恶龙,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那天,它要漠沙坝的傣家人宰一百头猪、杀一百头牛送到大象渡口的沙滩上供它食用。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它还要傣家人挑选一位最漂亮、最美丽的傣家小卜少献给它做妻子,如果不答应,它就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淹没农田、村庄。 当时,大象渡口旁边的大沐浴村里,有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傣家卜冒,名叫“岩竜”。岩竜二十岁那年,恰逢大沐浴村要选小卜少给恶龙做妻子,全村男女老少急得呼天喊地??吹酱饲榇司?,岩竜的心像刀割一样,他暗下决心,要为民除害,杀死恶龙。 农历正月十三的那天晚上,他做好一切准备,独自一人来到大象渡口沙滩上,用大石头、长竹竿击打江水,水波搅醒了恶龙。恶龙非常恼怒,跃出水面,向岩竜猛扑过来。岩竜沉着应战,边战边退,把恶龙诱到沙滩上来,恶龙离开了江水,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本领,此时岩竜却如鱼得水,他拔出长刀先戳瞎了恶龙的双眼,又砍断了龙爪,最后把它斩断成三截。岩竜杀死恶龙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傣乡,傣家的老波桃(老妇人)敲打着锣鼓,卜冒们吹着竹笛纷纷前来向岩竜祝贺,小卜少在母亲的引导下,穿上节目的盛装前来道喜,任凭岩竜挑选一位天生丽质、心灵手巧的小卜少做妻子。后来,为了纪念傣族人民的杀龙英雄岩竜,漠沙坝的傣家人就把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定为“花街节”。从此以后,每逢“赶花街”,小卜少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大沐浴村寻找心中的英雄“岩竜”。 为你的到来拴上红线,为你的到来洒上吉祥的圣水,为你的艰辛端上喷香的糯米饭……从寨门穿过,沿路是站成两排的花腰傣青年男女在用他们特有的迎宾仪式欢迎游客。小卜少们一律穿着镶金缀银的丝绸服饰,下着锦缎筒裙,头戴斗笠,脸上挂笑,晃动着硕大的银耳环、银手镯欢迎游客踏入他们的“花街”。小卜冒们则一律头裹花包头,衣着黑色对襟衫,下着黑色打折裤,在歌唱中笑脸迎游客,每一个场面都打动客人的心;游客们大多脱去外衣,身着单褂,踩着鼓点,一齐投进花的海洋、歌的海洋。 古朴的水碓、水磨、民间榨蔗机、染坊……这些已经远离了都市喧嚣的作坊,如今还在这儿欢唱着,“吱吱咯咯”的运转声和着高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声,似乎在共同演奏一曲悠扬悦耳的民歌。 大槟榔园的两个娱乐场所是两个露天草坪,草坪上建有戏台,植有几棵千年榕树,还有一片宽阔无垠的沙滩和木棉,此时,再宽阔的场地也被游客围挤得水泄不通。来“赶花街”,吃喝玩乐是少不了的,但更重要的是青年男女们在这一天都找到了意中人,可以在一起吃“秧箩饭”。 当夜幕慢慢降临,大槟榔园草坪上的篝火已经旺旺地燃烧起来了。这时候,已经吃过“秧箩饭”的傣家青年男女们和游客们、情侣们便一齐围住篝火,手拉手,跳起欢快的舞蹈。大家唱着、跳着,共庆美好的生活,共庆今天吃到了小卜少的“秧箩饭”,获得了心上人的小秧箩。 花腰傣的“花街节”,欢乐热闹,独具特色。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古老的民族工艺展示,回味无穷的民族特色饮食,接纳了四面八方的来宾。
作者:何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