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至2025年的学科竞赛舞台上,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数学竞赛为核心,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不仅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更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为湖北基础教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国三甲的荣耀
2024 年第 40 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中,该校以4人入选国家集训队、7金5银2铜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三,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在竞赛培养体系上的长期坚持。自2021年开设数学竞赛班以来,该校已形成 “选拔-培养-冲刺”的完整链条。
在国际赛场上,该校学生邓哲文在2024年第6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斩获金牌。学生吏语涵入选第 13 届 EGMO 中国(女子)国家队,并在国际赛场赛夺得金牌。与邓哲文一起创造了同一学校同一赛季男女生同进国家队并斩获国际金牌的历史。
2025年,邓哲文再次入选IMO中国代表队,展现了该校在数学竞赛领域的持续优势。
全面开花的格局
除数学外,该校在其他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物理竞赛:2022年物理竞赛复赛中,13位同学获得省级赛区全国一等奖,其中高二学生11人。2024年,再次有6位同学获得省级赛区全国一等奖,其中还有一名高一小将,展现了该校物理竞赛培养的高效性。
化学竞赛:2024 年化学竞赛初赛中,该校 17 人获得省二等奖,2名化学竞赛小组成员100%进入省队并斩获银牌,其中刘乐知获得北大破格强基资格。
生物竞赛:该校从2019年开始生物竞赛的培养,以两年省队人数全省第一的成绩,在众多老牌竞赛名校中,站稳了脚跟,奖牌人数全省第一。2024年2名选手进入省队,均获得银牌。
信息竞赛:首届信息竞赛小组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其中王昕博同学闯入省队,实现了该校信息学的突破。
科学体系与顶尖师资
该校竞赛成绩的背后,是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学校成立了五大学科竞赛教练团队,其中数学竞赛教练万钧、徐高诚等教师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曾培养出多名国际金牌选手。竞赛班采用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培养,例如数学竞赛班学生需完成大学数学课程自学,并参与每周两次的专题研讨。
此外,学校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为竞赛生提供实验室资源和专家指导。2024 年,该校600余名高一学生走进武汉大学开展研学活动,深入计算机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激发学科兴趣。
从竞赛到成长的蜕变
邓哲文:从小学开始自学中学数学,高中阶段广泛阅读数学著作,每天投入 6 小时以上进行竞赛训练。其主教练万钧评价:“邓哲文对数学的热爱近乎痴迷,一道题能在一分钟内给出四五种解法。”
罗呈语: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物理竞赛,两年半时间进入省队并获得银牌?;毓楦呖己?,三个月内将六科成绩提升至 674 分,成功考入人民大学。
刘乐知:高一开始学习化学竞赛,整理了 20 余万字的笔记。竞赛期间每周日留校自习,最终以 681 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北京大学。
该校竞赛成绩的提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升学优势,更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2024年,该校竞赛班高考平均分达660分,90%以上学生进入985高校。学校负责人表示:“竞赛培养的不仅是学科能力,更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志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该校已形成 “竞赛 - 强基 - 高?!?的贯通培养模式,近三年有 12人次入围国家集训队,26人获得金牌,为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输送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该校在竞赛领域的持续突破,彰显了其 “辟门吁俊,惟楚有材” 的办学理念。从数学奥赛的全国三甲到国际金牌的闪耀,从竞赛班的科学培养到高校合作的深化,该校正以竞赛为支点,撬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校竞赛班高考平均分达660分,90%以上学生进入985高校。 (文/张裕)